当前位置: 首页 > 裕隆文苑>

教子记心上 好日子长久

 

“一玉口中国,一瓦顶成家。都说国很大,其实一个家。”家是一个国的最小单位,家国天下,家庭和睦则社会和谐,家庭兴旺则国家富强。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,历久弥新,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,而家风是我们接受到的最直接、最基本、最经常的文化教育,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家庭中的不同传承。

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,讲究道德,勤俭持家,看重亲情,严于教子。我儿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诵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,除了学校教育外,良好的家风也通过日常生活影响我们的心灵,塑造我们的品格。小的时候,妈妈给我讲“狼来了”的故事,告诉我“言不信者,行不果”、“人无忠信,不可立于世”。饭桌前,爸爸带我背诵《悯农》,教育我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母亲教我光明磊落,行善事,做好人,告诫我“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”、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。父亲教我宽容乐观,与人为善,教育我“知足者常乐,能忍者自安”、“君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

回顾成长历程,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我最深的应该是节俭。父亲会将洗菜、刷碗的水收集起来,用来浇花或冲马桶。母亲会把旧衣服留起来,裁剪成鞋垫、抹布或抱枕。从节约用水、不浪费粮食,到修旧利废、变废为宝,幼时的我常常觉得父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节省的价值不成正比,有时也会提出劝阻,“您费这么大劲儿才省下这点儿,值得吗?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?”母亲总是给我一个白眼,念叨着“吃不穷、穿不穷,随便浪费要受穷”。现在,父母年纪大了,身体远不如从前,父亲提水浇花的时候明显看得出有几分力不从心,经常需要母亲帮衬着完成,而母亲穿针引线也变得格外困难,总是趁我回家的时候让我将针线盒里的十几根针全部穿好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仍不曾改变。

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,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,时至今日,见得多了,经历的多了,我对这份关于节俭的执着也有了新的领悟:于小家而言,节俭是一个家庭坚实的基础,“俭则足用,俭则寡求,俭则可以成家,俭则可以立身,俭则可以传子孙。”家庭财富的积累一定来自细微处的点滴;于一国而言,“俭则约,约则百善俱兴;侈则肆,肆则万恶惧纵”,墨子也有“俭节则昌,淫佚则亡”的说法,百姓若是挥霍无度,国家资源必有耗竭之日。

如今,我的儿子渐渐长大了,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,一天去饭店吃饭,他对餐桌上“不剩菜、不剩饭,文明餐桌光盘行动”的宣传标语很感兴趣,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给我们听,吃完饭后小家伙积极要求打包饭菜,说要做到“光”盘;洗手时又让我讲一讲墙上张贴的节约用水的宣传画,嘴里还念叨着“妈妈,你要把水龙头拧紧一点,要是把水浪费光了地球妈妈就渴死了”。为了把握这个教育时机,回到家后,我立刻上网查了些资料讲给他听,告诉他“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,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节约一滴水,全国就可以节省67万吨的水,这些水能够满足一个城市的所有人一天的使用;如果我们用手绢代替纸巾、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,一年可以保留森林面积至少200万平方米,相当于300多个足球场。你看,我们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点,就能节省下数以万计的自然资源,我们国家的山水会更加秀丽。”坐看庭前花开花落,笑看天边云卷云舒,这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吗!

节俭不是一时的节约,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。或许有人认为,一个人于世界而言不过是一粒沙子,微乎其微,但每个人都去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,就能让世界变得更好。

星星之灼,燎于原野,其始至微,其终至巨。

(单家村煤矿  蒋莹)

 

  • 上一篇:无   
  •    下一篇:春节
 
福利片在线观看ccyy草链接链接链接链接